苍翠欲滴的竹林中,一个个竹笋破土而出。金秋时节,镇雄县碗厂镇特有的方竹笋进入采收高峰期,宁静的小镇变得热闹起来。笋农们将一筐筐鲜笋从大山中背出,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深入推进“六大战略”,扎实做好“产、城、人”三篇文章,围绕镇雄“两区一副中心”发展目标,聚焦碗厂镇竹产业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9月23日,第6个中国农民丰收节,镇雄县以“我的存款在山上”为主题举办了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碗厂镇第二届采笋节,全面展现碗厂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,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文旅产业迈上新台阶。
小竹笋 大产业
竹笋出绿林,采挖正当时。
修长挺拔的竹子郁郁葱葱,绵绵秋雨中的竹笋散发着清香。清晨,笋农们穿梭于竹林中,寻找可采收的新鲜竹笋。
碗厂镇位于镇雄县西北部,国土面积152.4平方公里,辖6个村(社区)121个村(居)民小组。全镇植被覆盖率达93%,森林覆盖率达82%,有天然保护林6.1万亩,竹子13.9万亩,有规范化幼竹抚育基地5个、标准化提质增效基地4个、盛产有“笋中之王”“笋中之冠”之称的筇竹笋和方竹笋。
作为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乡镇,产业发展一直是碗厂镇引以为傲的名片,碗厂镇树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立足特色资源,全力助推竹产业发展壮大,全县六分之一的竹子在这里,全县最大的竹笋深加工龙头企业也在这里。近年来,不断拓宽竹下经济、竹加工、竹下种养殖等产业发展渠道,让“绿水青山”切实变为强村富民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竹产业是碗厂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,是全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随着绿色产业的不断推进,碗厂镇采用“党支部+村集体经济公司+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形成龙头企业绑村集体经济公司、村集体经济公司绑农户的“双绑”利益联结机制,竹笋出售成了村民们的新兴产业,帮助农户持续增收致富。
通过把“小竹笋”作为富民强村的“大产业”来打造,碗厂镇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新路子。方竹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,目前,全镇主要竹笋品种为筇竹笋、方竹笋等,以原料销售为主,辅以初加工,加工产品有泡竹笋、调味笋、笋干等,热销西南市场。
碗厂镇聚集竹产业专家、企业客商以加强竹产业化发展经验、先进理念、增加竹笋产量、增加农民收入等为主题,对竹产业化发展进行实践性探讨,以点带面,共同发展,为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。同时,网络主播以及竹笋收购、加工和销售企业代表、竹农代表等还参与系列主题活动,展示了碗厂镇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农民风采,做响擦亮“碗厂方竹”名片。
护好生态 做“竹”文章
一根翠竹,护一方生态,“靓”一片风景,衍亿万产业,富一方百姓。
碗厂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省委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“六大战略”,用好用活空气优、资源富、集镇美、基础好、产业强的五张“金名片”,持续帮助群众成为山上有竹子、银行有票子、城镇有房子、家中有车子、出去有面子的“五有”新农民。
碗厂镇素有“天然氧吧、宜居碗厂”的美誉。杉木沟瀑布群、百年红豆杉、竹林基地等都是游客慕名前来观赏的美丽风景。全镇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磷矿,储量高达126亿吨,占全国查明磷矿资源储量的一半,属于全国乃至亚洲最大规模的单体富矿磷矿区;拥有植物界中的“活化石”,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——珙桐和红豆杉;碗厂镇修建26公里通乡公路、28公里通村油路、398公里村组硬化路,是全县道路硬化比例最高的乡镇,也是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乡镇;2公顷的山体公园、标准化足球场,规范的农贸市场、客运站、学校、医院、餐馆、酒店等配备齐全;12条规范标准的集镇道路纵横交错,灰瓦白墙的民居规范排列,碗厂集镇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美丽小镇。
碗厂镇立足13.9万亩竹林资源优势,持续在精深加工和农文旅发展等方面想办法、做文章、求突破,推进全镇竹产业全方位发展。“产、城、人”的融合发展让碗厂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和魅力,可谓山青镇美,生机盎然,“翠竹小镇”“绿美小镇”“旅游小镇”“特色小镇”是群众和游客对碗厂镇的一致赞誉。
竹笋产业是碗厂镇林下采集业的“主力军”,凭借竹林丰富等优势资源,以农特产品产业园项目为抓手,培育集生产、加工、物流、休闲、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,带动区域经济发展,为全县从事竹笋采集的竹农、笋产品加工的经营主体提供了一个生态和经济效益共生共荣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碗厂镇引进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,投资1.5亿元,建成占地约80亩的“云笋—碗厂镇农特产品产业园”,加工鲜笋、烘干笋、速冻笋、即食软包装笋等系列产品,成功打造“云笋”品牌,获ISO9001(国际质量管理体系)及HACCP(食品安全管理体系)认证。该公司每年可提供约500人厂内就业和6000人厂外就业岗位。目前,全镇成立了6个村集体经济公司,下辖19个专业合作社,86%的群众加入合作社。
2015年,茂竹社区坪子组群众王朝卫紧紧抓住了全县大力发展竹产业的时机,成立镇雄为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。目前,该公司以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为主,实现苗木产值近亿元,带动周边群众增收5000余万元。王朝卫信心十足地说:“公司将继续依托本地资源,开展竹笋深加工,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。”在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,全镇上下铆足干劲,以钉钉子精神全力发展竹产业。
发展势头良好的碗厂镇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方竹林资源,依托自然人文景观、生态宜居等优势打造乡村竹文化,建设集休闲、娱乐、餐饮、观光等于一体的休闲胜地,发展生态乡村旅游,延伸产业链,助推竹产业发展。
借竹之势 融合发展
一方水土一方竹,采笋节活动精彩纷呈,让四方宾客“竹”够有趣。碗厂镇以展促销、以展促宣,增强全镇农特产品的影响力。
“预备,开始!”随着裁判一声令下,剥笋参赛选手迅速麻利地将鲜嫩的竹笋从背篼拿出,开始剥笋,选手们你追我赶,欢快的笑声在文化广场上空回荡。远处的竹林有游客背着背篓、提着篮子,穿梭在茂密的竹林中,体验采笋的乐趣。
一堆堆竹笋,展现了碗厂镇丰收的美景;一张张笑脸,写满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。
官房村大房组王科明,种植方竹86亩,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6吨,收入26万元;官房村村民赵国军高兴地说:“我家有20多亩竹林,预计今年方竹笋可以收入8万元左右。”碗厂镇以笋为媒、以笋会友、以笋招商,向群众及各企业推介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、优质的竹笋产品、淳朴的乡风民情,助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,进一步提升笋农的种植、管护热情。
碗厂镇满山的竹林,好似绿色的海洋,更似绿色银行。有了竹产业,村民富了,乡村美了,生态好了,百业兴了。
借竹之势,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碗厂镇坚持基地打造和抚育管护双向发力,做大一产;坚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与招商引资双向发力,做强二产;坚持品牌创建和拓展市场营销双向发力,做优三产。
展竹之长,居住环境生态宜居。碗厂镇作为远近闻名的“生态氧吧”,竹林功不可没。绿化了山林、净化了水土、富裕了村民,竹产业不仅是“金山银山”,还是碗厂镇生态宜居的靠山。
以竹为媒,乡风淳朴,文明和谐。通过发展竹产业,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模板在碗厂各个村庄初见雏形。
用竹之优,助力群众增收致富。碗厂镇丰富的竹资源增加了农户的收入,壮大了村里的集体经济。该镇人均竹林面积达5亩,年产量达到1.5万吨,年产值约1.5亿元,可帮助群众户均增收13247元、人均增收3475元。
“我的存款在山上”。碗厂镇的竹农在这片竹林间默默耕耘、辛勤劳作,用智慧和汗水描绘了一幅幅农业发展、农村和谐、农民幸福的绚丽画卷,为实现全面小康、开启乡村振兴注入了“源头活水”。
记者 曹阜金 陈允琪 毛利涛 韩兴国 李明坤 文图